交換眼神筆記 leekasing.net (原為李家昇博物志之交換眼神博客)

這個網頁原是2009至2016年間撰寫的一個網上中文欄目:「李家昇博物志之交換眼神博客」。已經停寫多年。今天忽然想到又著手把它翻出來,不過已再不是甚麼博客了,大概會是照片,瑣碎文字,甚至中英夾雜,不同片段事記的混合使用。欄目改為交換眼神筆記。之前所寫的一概留下,備作翻查。(2021年10月19日按)

Friday, March 6, 2009

09.15 現在還有人買藝術嗎?

我們閱報的習慣是訂閱Globe and Mail。該報是星期天不出版的,於是我們便同時訂閱了星期日版的New York Times。這樣,一週七天都有報看。而且,星期日版的New York Times又附送了紐約時報雜誌 (週刊)。算是滿足,但又是應付得來。我喜歡去年改了排樣的Globe and Mail的版面設計,一點是組合了網頁的聲道,更好的是可攻可守,圖片可大放如牛,也可小放如甲本。這點無疑是勝過了New York Times。但是閱讀New York Times 所給你的充飢感是Globe and Mail所遠不能所及。幾天前看見梁志和在facebook標貼了New York Times的一篇文章: The Boom Is Over. Long Live the Art! (2月12日) 文章很好述敘了藝術品市場在紐約的發展及轉形。閱報的時候令我思考多倫多藝術市場的問題,當時想著也許可以引伸開去寫一點東西,不過那時想法還是未那麼具像,放了下來也就不寫罷了。後來看見梁在facebook貼出該個文章的超連結,覺得多一點人看到多一點是好的。不過我又懷疑在facebook諸友小事細貼如海,那超連結不出短暫便遠游去了水平線盡頭,有多少人曾經興致勃勃速速點擊也是一個疑問。

該文出版後的兩個星期,New York Times 又發刊了另一篇關於藝術市場的長文章 Is Anybody Buying Art these Days? (2月29日紐約時報雜誌 )。講述Mugrabi家族如何從投資角度購買藝術品。智慧,膽色,手段一爐共冶。雖然想法態度未必苟同,但是藝術著實離開不了市場,市場無所謂潔本。生態平衡也算是一種健康徵兆。我們假設動輒百萬的財力移動是基本條件,智慧,膽色,手段是不同的運作程度 - 我看加拿大人不少是具備了條件但沒有那種智慧,就煌說膽色和手段了。香港怎樣?具備基本條件的人多著,膽色,手段是港人強項,還是有點欠缺智慧。還有,香港還是嚴重欠缺智慧背後的智囊團。智囊團只是一種卡通的說法,其中也包括了生態環境。試想,我們甚麼時候有過這樣一份刊物,甚麼時候有過這樣一篇文章。當然,藝術投資學也不盡是一種方程式,Mugrabi的程式與Saatchi的程式就很不相同。我不能說香港不是沒有建樹,例如從紡織厰東主發展到畫廊群的開發已比其他也許更有財力的人更獨具眼力。香港畢竟是進步了。雖然我約一年前回港一行,看見中區畫廊林立,報見香港市民上京搜購藝術品覺得有點差意。也覺得那是一回非常香港的事。我的起點本來是想用一種比較的方式去試看加拿大,畢竟都是從香港過來,很多時看一個事物又不免看多了一個駐足點。如果撇除了廣度和深度不談其實香港在很多方面都具備了,例如我們看見國際藝人如Elton John,Madonna都是藝術品收藏家,擠身國際行列我們的周潤發也擠身了成為照片收藏人。只是問題又回到上面所說的 - 我們都是欠缺了智慧背後的智囊團。

在同一天的New York Times還有另一好看的文章 Images Separated at Birth?述及三藩市的Fraenkei Gallery做了一個關於Edward Hopper的展覽。從Diana Arbus,William Eggleston到Stephen Shore - 用展品去細數北美洲的攝影怎樣受Hopper的影響。這種博物館級觀點的展覽卻來自私人畫廊,當時我正在想,這些事情甚麼時候會在加拿大出現呢?當然這個問題也可引伸去問甚麼時候香港才會出現這種光環。私人畫廊理所當然是以市場為基礎,從這個基礎發展到學術觀點其中所需要具備的除了智慧學識之外,如果欠缺一個大環境,那只是一個禪的冥想而已。
Photographs by Lee Ka-sing
All rights reserved. Inquire at: mail@leekasing.com
PostscriptX X代碼追記 游動詩寫室 也斯 雜事俳句 黃楚喬 梁秉鈞 香港點註腳集 zFICTION Tomio Nitto 携行記憶棒 荒木經惟 香島奇譚 李家昇 回看也斯 右座記 我的照相機 羅輝 陳啟 Beatriz Brasil Gary Michael Dault Simon Glass 中江俊夫 二读记以及一些商榷的事项 又一山人 山歌 李家昇百貨店 田曉菲 良寬 顧隨 麥顯揚 FUJI X-Pro1 Foodscape Four Stanzas of a Poem Glenn Beech Holly Lee Kai Chan Lee Ka-sing Shozo Ushiroguchi Steve Payne 光室草本 劉清平 女那禾多 本之景色 李保淦 李家升照片册 李家昇黃楚喬藏本 李志芳 李志超 李思菱 李錦煇 杜可風 楊兆宜 游 - 也斯的旅程 游動詩寫室抄本 潮田登久子 私畫廊 萬象國 蔬果说话 蕭蕭 貓爪文 迷樓與追憶 韓旭 香港點 Afga Cherub Shum Diary of a Sunflower EROTOS Fiona Smyth Gallery Z HK XPECIAL Hideo Suzuki Hôtel The Peninsula Paris IMPOSITIONS Jeannie Thib Joy Walker Lilian Tang Linhof MINOLTA TC-1 Mi-Lou and Remembrances Milena Roglic Nadav Kander Nicolas Baier OPUS Philip Glass Rol San Sukimoto Swimming Mirrors Time Machine Tommy Li Yashica Z FICTION Z域小說集 alphabeto 「Hollian Thesaurus」 「我的朋友,藝術家及其他」 「迷樓與追憶」 「顏色」Sé (color) 一場無謂的辯論 也斯吾友 - 跨媒介回應展 二讀補 于堅 交換眼神筆記 伊藤俊治 伍振榮 侯剛 光影作坊 刘健威 劉健威 劉正忠 劉鋼 十人詩選 周夢蝶 周紹良 唐曉渡 圖本俳句 在桌面A與桌面B之間以及其周邊的事物 多伦多神话 大島渚 姚瑞中 孔慶茂 宇文所安 小丁 山海經 岛尾伸三 岛尾真帆 島尾伸三 島尾敏雄 左右逢源集 廖偉棠 張清華 彈簧軸冊頁 彭恩華 德川光國 意象活字盤 方木小本 日塔富夫 日塔富夫相機店 易鵬 曾廣智 曾灶財 曾進豐 會田誠 朱舜水 李佩鳴 李家昇照片册 李家昇畫廊 李家昇百貨店手帳 李心純 李文蓂 李炳 李長聲 村山知義 東松照明 林和生 梁家泰 梁志和 森山大道 楊絳 楝方志功 橫尾忠則 泰康空間 洛夫 游動詩寫室(片斷) 溫瑞安 潘洗麈 王文興 神遊 秋螢詩刊 章景懷 紫禁城室樂團 細江英公 聽紫禁城室樂團 艾未未 葉軒 蔡明亮 蔣芸 蘇東坡 蘇澄源 袁柯 西川 許鞍華 談鍚永 謝至德 谷崎潤一郎瘋癲老人日記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辛笛 辛金順 邱剛健 邱良 金炳興 錢鍾書 陳復禮 陳黎 顏艾琳 顏震東 顧城 飛天老人 食事地域志 飯澤耕太郎 馬吉 麥繼安 黃亞紀 黃楚喬的外祖母 黃碧雲 龍笙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