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開始提筆寫這篇博誌的時候私底心中有一個結構是這篇文字會由兩個組件合拼而成:其一、李家昇百貨店的概念和我怎樣從辦李家昇畫廊發展到辦李家昇百貨店。其二、是貼入一篇我剛寫在「豆瓣」用作即要在李家昇百貨店舉行的展覽之短小新聞稿。
關於第一個部份我開始寫了一點,但後來都刪掉了。現在在桌上(其實是手寫輸入器)寫文章要刪去原文倒也方便,選段,然後按鏈,一光景便消失了。而且不留痕跡。這個描述當然是相對於人的傳統記憶方式而言。我的意思是說你總不能按鍵就失卻去了所有記憶。關於第一個部份我本來想寫如何在2000年開設了李家昇畫廊,十年之後,在策略上,在運作上,我如何,也爲何把李家昇畫廊改易成為李家昇百貨店。要描述這個過程,箇中還有很多細節,例如在十年間對加拿大藝壇的觀察,或當今世代畫廊結構的轉型(仿如15年前在香港時意識到職業攝影的行業結構變動),當然也少不了人際關係,人情友情,畫廊鑰匙仿如一片試金石。十年前,開始辦畫廊的時候當然抱著的不是傳統辦畫廊的心態,不然,那畫廊早已座落紐約而非多倫多了。曾對本地一較已有成就的藝術家說過,我對辧畫廊也如一則創作,當時她卻大惑不解。不過時空也有日出日落,是則創作已做完矣。我在2009年開始構思終止李家昇畫廊的運作(這個決定並沒有影響到INDEXG及我們其他畫廊類似性質活動的運行,那是兩碼子的事),至於李家昇百貨店則是畫廊停止了好大段時間,後來才孕育出來的意念。畫廊停止後我做了大量的攝影工作,也開展了一些寫作計劃。
關於第一個部份說一個梗概已用了那麽多篇幅,還是大斧就把它去掉罷,他日再拈個概念來個詳談。如果要簡約的說個劃分,可用這個方式:前者是李家昇(對外關注)畫廊 ,後者是李家昇(私人複射)百貨店。
2.
在李家昇百貨店的籌組以及推敲的過程中,三天前(往往都是一時觸發)在我新浪博誌 「圖花源記」開了一個(附屬)微博名曰「李家昇百貨店手帳」。這斯微博,生來即有許局限,限140字及無編輯功能本不重要,但內文不能匯至他處,日久寫多便如一泱池水無法走動。後來在谷歌開了一個同名博欄,算是一個備份版。新浪的依然沿用,草稿平台也。我在備份版的首頁寫了一段小文交待本末,收編在這裡,也作為對李家昇百貨店理解的一份助讀文本:
李家昇百貨店手帳原是在五月下旬於新浪微博开始写的一个小栏,放在这里的可謂一通备份耳。该微博有个限制是每篇最长只可写140字。这令我想起手边一本书:郑逸梅的「艺林散叶」(中华书局1982年初版)。 一册340页的书,郑一共写了4342条关於艺术文化圈的小记。当时假若有微博,郑肯定乐不可支也。李家昇百货店手帐故名思义是写那店,不过也可以开濶的去想,那只是一些事的合称而已。关於百货店的就也不一定要是尽是侩味,白马非马,烟斗非烟斗。不过这里也不适宜对百货店概念作过份量的演译,马非白马。但也有两项可作一点較明亮的补充:其1、此版本既是备份本,成於新浪本之后,也可说是校正本(盖新浪微博无编辑功能耳)。其2、李家昇百货店虽座设多伦多,手帐实为在居中国,香港或海外阅读中文人所写,故文中所略及诸物,有兴趣者请以电邮与我联络(不一定需要談及買賣,但也無不可,買賣本該百貨店之要義也)。
3.
(下文原刊於豆瓣)「李家昇所藏荒木经惟黑白银盐照片展」是作为李家昇百货店多伦多店开业的一个标示式展览。其中大部份展品均为非卖品,是个展览也可说是作为李家昇与荒木经惟之间友谊上的标记。
李家昇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及跟进日本当代摄影的发展,荒木是他所喜爱及关注的其中一位摄影师。1997年李家昇被日本邀请作为第十五回写真新世纪之国际评判,与饭泽耕太郎,南条史生,荒木经惟等合组成四人评判团。此后李与荒木成为朋友。及后李移居多伦多,2000 年设立李家昇画廊,李开始展出及代理荒木经惟的照片,当时在加拿大还是不太多人知道荒木的摄影。
这些照片大都是荒木在九十年代初的作品,九十年代可说是荒木经惟其中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他的爱妻陽子於1990年去世,在悲痛空虚交错回忆的状态中令他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创作能量。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包括「空景/近景」,「EROTOS」等。尤其是后者大部份照片都是以环形闪灯拍摄之近物照,这些与他后来拍照多采取的中距照有很大的不同。「EROTOS」系列成为了他众多照片中最精彩和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这组近摄物照也影响了他后来以彩色为主的花系列。
附:相關網頁
李家昇百貨店網站
李家昇百貨店手帳
李家昇百貨店設於豆瓣之新聞廣播站
李家昇百貨店之友Facebook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