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其一(明報周刊)
1) 早期從事文學及現代詩創作的你,在什麼情況下對攝影產生興趣,甚至設立攝影室?
2) 在你眼中,攝影是什麼?
3) 你曾在刊物撰寫攝影思考專欄,主要探討什麼問題?
4) 為何在香港引入照片收藏學術知識及概念?效果如何?
5) 2000年在多倫多開設〈李家昇畫廊〉代理及推廣亞洲重點藝術家,為何有這個構思?成績如何?
6) 2006年遷往畫廊現址與黃楚喬,李思菱(女兒)共同創立INDEXG,處理經營展覽等較闊層面關於藝術的活動,期間有什麼難忘事?
7) 2008年底重投專注個人創作及文字書寫,為何有這樣安排?
8) 文字與攝影在你的生命中擔當著什麼角色?如何發揮相互影響作用?文字與攝影哪樣較為重視?為什麼?
9) 怎樣才是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需具備什麼條件?
10) 你的作品獲世界多家文化和藝術博物館收藏,當中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跟大家分享?
11) 為何參加今次攝影展?
12) 如何構思自拍照?期望通過自拍照表達甚麼訊息?
13) 在黃楚喬的作品中,看到一個怎麼樣的自己?
14) 你替黃楚喬拍攝時,如何捕捉對方神情?相中表達了哪方面的黃楚喬?
(2)
攝影,對我自己來說,就現在而言,只是一種媒體。也可以説是一種比較概括性的說法,例如說我的作品,是通過使用照相機而達成。但它不一定與約定俗成所指的「攝影」相同。
(3)
你是所指我80年代在「攝影畫報」或「攝影藝術」所寫的專欄。開始的時候是刊物要求我寫關於我們職業攝影中工作個案的拍攝過程。後來寫了幾年便漸進式去撰寫自己的思考過程。後來又替「博益月刊」及「星晚周刊」寫文字與影像並置的專欄。這些寫作過程,也有助自己思路的疏通整理。
(4)
我的「攝影畫報」專欄,90年代初演變成為一份十六頁的攝影刊物「女那禾多」,這個部份很多人都談過了。因為這個基礎,我們進一步開始推動攝影以照片作為一個收藏媒體的風氣。也可以說,這些種種東西都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地方沒有,所以才掀動去做。雖然當時有很熱烈的反應,不過它的功能是屬於深遠而比較抽象的那種。
(5)
1997年香港回歸後,女兒往加升學,我們便決定與她共往。由於我與黃楚喬多年同在廣告攝影行業,工作繁忙,與女兒共處不多。在多倫多近郊冬眠地休息了兩年,2000年設立的畫廊,可以說是我們離港前所做的延續。這個很易理解我們為甚麼以亞洲藝術家為重點,其實班底裡例如台灣的姚瑞中,日本的荒木經惟,香港的又一山人都是朋友。多倫多當然不是一個藝術市場之地,如果我們是唯市場論者早就選擇了紐約。畫廊,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媒體。幾乎尤於創作活動。
(7)
初移居異地的十年,主要是建立及營運畫廊。大約2008年底,我覺得需要走回自己創作的軌道,便開始不再代理其他藝術家。現在已漸漸淡出畫廊運作。如果以我過往以十年為一轉的規律,現在又好像開始走入另一段活躍創作活動周期。
(8)
文字書寫,版畫,攝影,畫廊,對於我來說,只是不同時期所採取的媒體。不同時段當然有互相影響,我以一個使用文字創作人為起點,無可否認它影響了我之後不同時期的觀察角度和運作方法。
(12), (14)
我拍攝這個自拍像及黃楚喬肖像都不是採取記錄面部表情的方式。我的自拍像是以一張二歲時期的家庭照為起點,探討我過往30年間作品中所出現的圓形符號。這個也不就是自拍照嗎?只是時間不盡是一瞬間而已。拍黃楚喬的肖像也是在展示一段頗長的時空,一段生活過程中她的心理狀態。這個當然是主觀的角度。我採用了一個典故:杜象作品「裸體女子正在下樓梯」。黃楚喬從三樓的生活空間下樓梯去到地面畫廊的工作空間,正在籌備外出到公園間拍攝她的個人創作。題目的描述已具象得極致,畫面卻是以非具象出之。如果兩者合而為一,觀者就不難得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版本。此外,她近年以flip-book為創作媒體,作品以展現一段時空的探索為本,我也採取展現她一段時空中的心理過程,算是一個呼應。我們正是結婚30周年,大家又同時進入另一段活躍的創作期,這個當然又可以作為另一方面的解讀。
訪問其二(號外雜誌)
1) 為何愛上攝影? 攝影對你來說是什麼?
開始攝影只因為它是一種我熟識的工作方式,談不上愛。約90年代左右,媒體來訪問,我也答過我的工作方式尤如裝置,但最後以攝影機出之。因為不能以裝置藝術家之名換取客戶委派的工作,於是便掛起了攝影師之名。不過時間也令想法轉變,處理方式也會易改。但也可以說,那個主軸並沒有改變,我使用攝影之前是運用文字,後來開始了攝影,只是改換了媒體。之後經營畫廊,我也都視之為媒體一種。
2) 照相機對你們來說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
承接第一問題下來,這也許是已經答了 。照相機也像一管筆,工具耳。或者也有小小不同,千年筆,圓珠筆都是寫你心中的文字。也許更像書法,文字之外還有墨色濃淡。我用大片幅,中片幅,小片幅,模擬體,數碼體,四份三體,全張體,不過我相信工具會左右使用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再回來說文字,用千年筆與圓珠筆寫文章可能心理差異不那麼大。現在都用電腦,我是舊校群組,用手寫輸入法,要是要去記碼,恐怕我心中想說的都跑掉了。這都是因人而異。說了這麼多好像都不是關於照相機的。不過都是差不多的,可以代入。
3) 請分別談談及形容自己攝影概念或主張那一種攝影態度,並以例子說明。
我比較是屬於散點透視的一種。也稱動點透視。也即是透視點是會隨著需要而變更。後來才理解到這和中國傳統繪畫與古典詩有很大吻合,再遠一點又像近莊道而遠孔儒。但這只是一種倒序的理解,我不是熟讀中國古典詩才開始去攝影。不過,我的攝影是很受我早期使用文字的活動影響。關於這點,我之前在不同場合也談過。你問我例子,今回展覽中我的兩件展品便是例子吧。
4) 從開始到現在,攝影心態或主題上有何轉變?
5) 試說明兩位創作時最關心/考慮/堅持的五種東西是什麼?一位成功的攝影師,要俱備什麼條件? 可否舉例說明。
6) 你們會希望透過攝影這種創作,向外界呈現出一個怎樣的世界?希望與觀眾產生何樣對話?
7) 談談是次展覽,兩位是如何與又一山人結緣的?你倆又有何淵源?請形容一下對方給你什麼感覺。
認識又一山人是在八十年代的事。第一回認識,他當時在一家廣告公司當美術指導助手,美指來我們影室監督攝影個案,及後由他來跟進。之後的日子,他由美術指導又擢升為創作總監,穿梭於不同國際級廣告公司,我們常常在工作上合作。不過,在九十年香港的廣告行內,他是極少數幾個熱衷於支持藝術及購買攝影藝術品的其中一人(其他兩人圴來自星加坡)。這點也和他後來怎樣拿起照相機創作有著頗大的淵源。那是來自心處,而非後來一些人以借此為裝飾,或潮流効應者可同日而語。
8) 請分享一下今次攝影心得,和今次合作的程序?拍攝時有沒有一些比較困難或者難忘的經歷?
9)「急翻豆本」flip book作品是希望探討傳統影像與數碼影像的關係,你們是怎樣看這兩種媒介?兩者是否必然對立?
傳統影像與數碼影像的關係如同父子, 不必然是對立。時代是不斷向前推進的,只不過以往用一百年的時間去改變一個現象現在用幾年便行,有時快得另人喘不過氣來。於是有人選擇拔腿猛追,有人前觀後瞻識時地移動,有人被推前,也有人索性選擇不動。我做flip book 這個計劃 ,是探討及反思這個時代對運用攝影的集體行為和現象,所攝得的影像和創作過程,成為「 急翻豆本」之前也不離數碼。(#9 答案由黃楚喬提供)
10) 李家昇先生,可以告訴我們你的自拍照中,那件跟隨你30年的圓形物體的故事嗎?
你說"那件"是指我兩歲照片中手上那件圓形物體,還是泛指我說後來出現在我不同作品的圓形圖像?假設你的問題是前者,我該個自拍像的題目只是採用了一種倒序的方式,假設我的今天是因為我的過去所影響而致,那圓形小件只是一項假設物。也許當時是糖果吧。不過那張照片對我卻印象深刻,少時住在廣州,該照片就掛於家中的牆上。長大後再想找回那張舊照片已是不可能了。後來在家庭舊照堆中終於找一張小本的,但照片表面已有不少的損壞。我在我的PostscriptX照片日誌曾經發刊過這張照片,從以下這連結你可一看 http://postscriptx.blogspot.ca/2012/01/mom-and-dad-i-was-holding-piece-of.html
假若你的問題其實是泛指我作品關於圓形物件的,我就開個小差,在下抄寫一段文字算是給你的答案。我在網上寫了一個小系列叫「圖花源記」,是我的一張照片,然後寫一小段文字。有一回的文字是這樣:「開始迷上杜象是八十年代有一回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小賣部買了他的一組(六張)題目叫Rotoreliefs(1935)的複製品。之後,在他的不同作品裡找到了旋轉物的印證。至於後來我想的環迴使用,無終極論等等,都不外是這些複製物的引伸而已。」你也可在此連結覽閱該文及圖片 http://leekasing-tf.blogspot.ca/2010/12/20091227-17.html
11) 你倆都有不少作品都環繞香港的人和事,透過創作,你倆所觀察到的香港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我們在香港出生,成長,當然作品都很大地環繞著香港的人和事。尤其是我們離前的十年光景,正是香港的變幻時刻,也是我們的成長期。我剛離開香港後出版的攝影集「Forty Poems (Photographs 1995-98)」,扉頁上印著致送給我的家園,家庭及朋友。這些都是當時令到我的作品能夠產生的因素,也是元素。我們離開香港後一年,也聽到有人說,認為我們已經不再是香港的藝術家。這個觀點與日本,台灣的很不同。不知誰算是保守。不過有點著實的是我去了多倫多後有一段時間都沒有創作發表。其中一個原因是,到了一個新的空間你不能總是依然逗留在過去,用過去的方式,批評或擁抱一個昔日的時空。我需要沉淟淨化下來一段日子,然後再起步。現在我處理的,不是以香港為主題。但是一個人總不能和他的過去割裂。甚至,過去極細微的,都可能影響了一個人他日的生長。這也是我在那自拍像其中一點想說的事項。當然,假若今天我的作品還要是關於香港的,那會是另一個角度。因為我現在不是生活在香港,已不可能像以前一樣以一種近距離的採像方式。
12) 香港是一個自由及理想的創作空間嗎? 有沒有覺得創作自由逐漸狹小?
13) 最近最關心的是什麼事? 為什麼? 會成為新的作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