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李家昇博物志之交換眼神博客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X代碼追記)讀罷陳存仁之被誤讀的遠行-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勃羅來華考

Labels: PostscriptX, X代碼追記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 香港文化資料庫
    許定銘:細說神州五十年 ──序歐陽文利的《販書追憶》 - 神州主人歐陽文利兄囑我為他的新著《販書追憶》寫序,非常高興。雖未見其書,不過心裡明白,知道我必會第一時間捧讀此書,今次能趕在出書前先睹為快,故一口答應。前此在網路上讀新亞主人蘇賡哲兄的《舊書商回憶錄》,餘味無窮,不知是否已在整理排印中?如能與文利兄的《販書追憶》同時面世,當是香港舊書壇的盛事! 《販書追憶》其實...
    1 星期前
  • siuding 小丁
    【虛詞】最赤裸的展覽《我們的模特兒Our Models》 觀眾與模特兒們最赤裸的對話 - 最赤裸的展覽《我們的模特兒Our Models》 觀眾與模特兒們最赤裸的對話 專訪| by 姚嘉敏 | 2021-01-01 原文:https://bit.ly/3811zI6 「睇埋晒啲咁嘅嘢!」在老一輩眼中,赤裸的事物就彷彿是魔鬼、是罪惡、是萬惡起源,我們應該不要去談論、不要去觸碰、不要去了解。但...
    1 個月前
  • 攝人絮語
    照明館業務升的原因 - "當年德國人進駐波蘭後,…… 照相館生意突然飈升,因為很多人都擔心,家人下一刻會被徵召上戰場,猶太人也憂慮何時家散人亡,紛紛到照相館排隊,希望在絕望之時留下一張全家福作紀念。" 見7月28日的《明報》。
    6 個月前
  • 驛居室散記
    侶倫的《窮巷》 - 香港文苑書店1952年初版。書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香港文苑書店1952年初版。書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窮巷》是侶倫第一部長篇小說,1948年動筆,隨寫隨刊於夏衍主編的《華商報》副刊《熱風》上,由1948年7月1日起,連載至8月22日止,共約3萬6千字。恰遇夏衍離開報館,新人上場,編輯方...
    10 個月前
  • 光室草本 Light Readings
    Door opened to the wall with many wounds -
    11 個月前
  • 鄧小樺 Ticklish
    照顧與創作 - 月前為谷淑美的攝影詩文集《流光.時黑》做了中文部分的編輯工作,實在因為是一種唇亡齒寒感。谷淑美的書,是關於她照顧年老患病的母親,過程中進而對母親生命、自己生命的發掘,轉化為攝影與文字創作。自己進入中年,身體開始變差,也進一步想到將來要照顧家人的責任,暗暗畏懼其龐大。於是,也就想通過進入谷淑美的歷程,讓自己學...
    3 年前
  • 鴻鴻的過氣兒童樂園
    不完整的蛋令人完整──《無愛時代的詩意告白:當代法國劇作選》 - 在古典戲劇中,一個故事有必然的起承轉合。好萊塢電影的「三幕劇」結構也是同一概念。故事一開始的問題或追求,經歷第二幕,最後一定會解決或失落──前者是喜劇、後者是悲劇。觀眾被照顧得很好,但是也難免覺得:現實人生哪有這麼單純? 然而當代戲劇早就把這個概念打破了。觀眾看到破碎的蛋殼,而開始揣想裡面的新生命。在臺北藝術...
    4 年前
  • 圖本雜事俳句 PICTURE HAIKU
    機倉內閱讀方太初新書。遇氣流衝刺閃避鄰座,紅酒傾倒在桌上,書邊泛染得綺紅斑駁 -
    4 年前
  • 劉清平 山晚晴空 攝影博客
    浮瓶・浪跡:梁家泰多媒體展覽 - 浮瓶・浪跡:梁家泰多媒體展覽 Over the Ocean, On the Road A Multimedia Exhibition by Leong Ka Tai 與香港著名攝影家梁家泰一起踏上橫越太平洋之旅 — HKDI Gallery將展出梁氏在其長達五個月的慢活旅程中拍攝的攝影和錄像作品,透過多媒體互...
    4 年前
  • 崑南的空間 QUANAN VIRGOSPACE ecapsogriv nanauq
    諾獎評審水平出現下降趨勢 - (原刊於明報周日讀書版) 諾貝爾文學獎一揭曉,便接到編輯的短訊,問 … 繼續閱讀 →
    5 年前
  • C for Culture
    大雄,是給靜香最好的禮物 - 當我一個人認真地給自己做飯的時候,我又想起了《Stand By Me:多啦A 夢》裡選擇大雄的靜香,大雄這個傻瓜沒有她都不知怎麼辦,而優秀的出木衫卻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一直以來,靜香都是在大雄被欺負時為他抱不平,在有困難有危險的時候照顧他。 人,總是渴望被需要的。 學習差,體育差,懦弱膽小...
    5 年前
  • (不真實)攝影論初稿
    怎樣可以影一張「靚」(美也)相 - 昨天在朋友家中遇到一個第一次見面的人,她悉知我曾經幹過攝影工作便問怎樣可以影一張「靚」(美也)相。想了一想剛看到窗外黃昏陽光下的樹。我說起碼可以有兩個層次:第一是眼看到,第二才是用甚麼技術(或器材)把你看到的保留(拍攝)下來。我補充說看到的美還是因人而異,美學觀不盡同也。我強調第一點,看到的重要。怎樣去拍那...
    6 年前

 

李家昇博物志 (leekasing.net)以不時更新的交換眼神博客爲骨幹,該博誌自2009年一月開始撰寫。查閱舊文請用交換眼神博客存目引。李家昇博物志亦是通往李之各個文本書寫及圖像作品的連結點。建議RSS訂閱閱讀或成為follower新貼追蹤者。

交換眼神博客存目引

交換眼神博客新近篇

載入中...

留神記

  • 一首詩其中兩行的一個圖本註腳
    平安夜,在網誌貼了一張照片,那是關於一道,在該天剛完成了部份工程的牆。回想起來,照片正好為我在2012年寫的一首詩其中兩行扮演著一份圖本註腳。 「回望畫廊二室相連空間的通道 遠處又在眼前高力麥高道的混聲彩墨山水合唱苦澀與機智」 牆所在之處,正是詩中提到的「通道」...
  • 朋友問六七十年代詩朗誦的風氣
    一. (網上傳來朋友短信問及六七十年代詩朗誦的風氣如何,以下簡覆,留個存本。後來又翻出遠年照片,在此並作個補充) “....翻閱資料,知道您在1969年創立「火鍔詩社」,故向您求教 -- 六七十年代詩朗誦的風氣如何? 有没有類似今日的讀詩會或詩聚,主要是一群詩人把作品當...
  • 「友誼與合作」羅輝英譯文本
    2014 年一月在香港舉行紀念也斯的展覽,大會出版了一本180多頁的特冊:「回看也斯」。吳煦斌約我寫一篇文字談我與也斯的友誼及過往的合作。畫廊工作身不由己,幾乎過了截稿時份方才完稿。羅輝在百忙中,在很短時間內替我做了個英譯,在此深謝。收編在這裡作個參考物。欲看中文原稿, 可按此連...
  • 《朱舜水與德川光國》
    讀畢林和生與李心純共同編寫的《朱舜水與德川光國》。書的副題是:儒學在日本的傳播及其影響。2012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夫婦旅居日本水戶多年,就學又進而執教於當地大學。並深入以朱舜水與德川光國為研究主題。師承鈴木暎一(專門研究德川光國之學者),鈴木為本書...
  • 《詩神遠游》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現代詩
     趙毅衡 《詩神遠游》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現代詩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
  • Bob Black 從台北帶回來的兩冊邱剛健詩集:《亡妻,Z,和雜念》,《再淫蕩出發的時候》
  • 《回環再造內地和香港的影像》也斯談李家昇的攝影
    (網上游覽,見搜狐讀書網刊出也斯《回環再造內地和香港的影像》。該文節錄自浙江大學出版社於今年七月出版也斯的「香港文化十論」。我手頭並無該書,應為第六章<在雅俗之间思考香港的文化身份——以攝影為例談通俗文化與藝術的關系雅俗文化再思考, 回環再造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影像以詩與解說開展...
  • 十人詩選之李家昇散冊潔本並序
    關於十人詩選,葉輝及也斯也寫過序文,始末因由也有脈可尋。去年底我把我的部份刪去了若干,集編在我的 博物志 並冠之以名爲潔本。人們長大了便漸漸的變得思考層疊,同時也漸漸的追求簡化。我也走不出這個網域。所謂潔本也與潔淨無關,只是某個時段的淨化而已。說不定甚麼時候我再重編這個本子,那...
  • 友誼與合作
    1984年也斯寫了一首詩「看李家昇黃楚喬照片冊有感」。詩中的細節,很好的記錄了那一段日子大家的相處與活動。這個時候,大伙常有聚會,要不是在銅鑼灣也斯的家,就是在北角我處。這首詩最初發表在「秋螢詩刊」1986年四月,也斯的專號。也斯有7首詩,分別由七位藝術工作者製圖。一點是承傳了...
  • 顏震東紙纖維銀鹽照片(李家昇黃楚喬藏本)

郊遊地

  • 朋友問六七十年代詩朗誦的風氣
  • 不具野心的肖像攝影 - 談黃楚喬的照片
  • 一首詩其中兩行的一個圖本註腳
  • 《詩神遠游》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現代詩
  • 《朱舜水與德川光國》
  • 「友誼與合作」羅輝英譯文本
  • 友誼與合作
  • 關於「游動詩寫室抄本」
  • 自述與敘述
  • 《陳黎跨世紀詩選1974-2014》, Bob Black 上週從台灣帶回來所贈

圖本雜事俳句

載入中...

光室草本(攝影貼)

載入中...

寶麗來照片明信片(圖像話本連載)

載入中...

彈簧軸冊頁

載入中...

PostscriptX照片日誌

載入中...

交換眼神博客查閱點

  • 「我的朋友,藝術家及其他」 (1)
  • 「迷樓與追憶」 (1)
  • 「顏色」Sé (color) (1)
  • 「Hollian Thesaurus」 (1)
  • 二读记以及一些商榷的事项 (3)
  • 二讀補 (1)
  • 十人詩選 (1)
  • 又一山人 (3)
  • 也斯 (23)
  • 也斯吾友 - 跨媒介回應展 (1)
  • 于堅 (1)
  • 大島渚 (1)
  • 女那禾多 (2)
  • 小丁 (1)
  • 山海經 (1)
  • 山歌 (3)
  • 中江俊夫 (3)
  • 孔慶茂 (1)
  • 方木小本 (1)
  • 日塔富夫 (1)
  • 日塔富夫相機店 (1)
  • 王文興 (1)
  • 右座記 (4)
  • 左右逢源集 (1)
  • 本之景色 (2)
  • 田曉菲 (3)
  • 伊藤俊治 (1)
  • 伍振榮 (1)
  • 光室草本 (2)
  • 光影作坊 (1)
  • 刘健威 (1)
  • 回看也斯 (5)
  • 在桌面A與桌面B之間以及其周邊的事物 (1)
  • 多伦多神话 (1)
  • 宇文所安 (1)
  • 朱舜水 (1)
  • 艾未未 (1)
  • 西川 (1)
  • 岛尾伸三 (1)
  • 岛尾真帆 (1)
  • 李心純 (1)
  • 李文蓂 (1)
  • 李志芳 (2)
  • 李志超 (2)
  • 李佩鳴 (1)
  • 李長聲 (1)
  • 李保淦 (2)
  • 李思菱 (2)
  • 李炳 (1)
  • 李家升照片册 (2)
  • 李家昇 (5)
  • 李家昇百貨店 (3)
  • 李家昇百貨店手帳 (1)
  • 李家昇畫廊 (1)
  • 李家昇黃楚喬藏本 (2)
  • 李家昇照片册 (1)
  • 李錦煇 (2)
  • 村山知義 (1)
  • 杜可風 (2)
  • 私畫廊 (2)
  • 良寬 (3)
  • 辛金順 (1)
  • 辛笛 (1)
  • 周紹良 (1)
  • 周夢蝶 (1)
  • 易鵬 (1)
  • 東松照明 (1)
  • 林和生 (1)
  • 邱良 (1)
  • 邱剛健 (1)
  • 金炳興 (1)
  • 侯剛 (1)
  • 姚瑞中 (1)
  • 洛夫 (1)
  • 秋螢詩刊 (1)
  • 食事地域志 (1)
  • 香島奇譚 (7)
  • 香港點 (2)
  • 香港點註腳集 (10)
  • 唐曉渡 (1)
  • 島尾伸三 (1)
  • 島尾敏雄 (1)
  • 泰康空間 (1)
  • 神遊 (1)
  • 荒木經惟 (6)
  • 袁柯 (1)
  • 迷樓與追憶 (2)
  • 馬吉 (1)
  • 張清華 (1)
  • 梁志和 (1)
  • 梁秉鈞 (11)
  • 梁家泰 (1)
  • 細江英公 (1)
  • 許鞍華 (1)
  • 陳啟 (3)
  • 陳復禮 (1)
  • 陳黎 (1)
  • 章景懷 (1)
  • 麥繼安 (1)
  • 麥顯揚 (2)
  • 彭恩華 (1)
  • 曾灶財 (1)
  • 曾進豐 (1)
  • 曾廣智 (1)
  • 森山大道 (1)
  • 游 - 也斯的旅程 (2)
  • 游動詩寫室 (27)
  • 游動詩寫室(片斷) (1)
  • 游動詩寫室抄本 (2)
  • 紫禁城室樂團 (1)
  • 飯澤耕太郎 (1)
  • 黃亞紀 (1)
  • 黃楚喬 (13)
  • 黃楚喬的外祖母 (1)
  • 黃碧雲 (1)
  • 携行記憶棒 (7)
  • 會田誠 (1)
  • 楊兆宜 (2)
  • 楊絳 (1)
  • 溫瑞安 (1)
  • 萬象國 (2)
  • 葉軒 (1)
  • 廖偉棠 (1)
  • 劉正忠 (1)
  • 劉清平 (2)
  • 劉鋼 (1)
  • 彈簧軸冊頁 (1)
  • 德川光國 (1)
  • 潘洗麈 (1)
  • 潮田登久子 (2)
  • 蔣芸 (1)
  • 蔬果说话 (2)
  • 談鍚永 (1)
  • 橫尾忠則 (1)
  • 蕭蕭 (2)
  • 貓爪文 (2)
  • 錢鍾書 (1)
  • 謝至德 (1)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1)
  • 韓旭 (2)
  • 雜事俳句 (16)
  • 顏艾琳 (1)
  • 顏震東 (1)
  • 羅輝 (4)
  • 蘇東坡 (1)
  • 蘇澄源 (1)
  • 顧城 (1)
  • 顧隨 (3)
  • 聽紫禁城室樂團 (1)
  • Afga (1)
  • Beatriz Brasil (3)
  • Cherub Shum (1)
  • EROTOS (1)
  • Fiona Smyth (1)
  • Foodscape (2)
  • Four Stanzas of a Poem (2)
  • FUJI X-Pro1 (2)
  • Gallery Z (1)
  • Gary Michael Dault (3)
  • Hideo Suzuki (1)
  • HK XPECIAL (1)
  • Holly Lee (2)
  • Hôtel The Peninsula Paris (1)
  • IMPOSITIONS (1)
  • Jeannie Thib (1)
  • Joy Walker (1)
  • Kai Chan (1)
  • Lee Ka-sing (1)
  • Lilian Tang (1)
  • Mi-Lou and Remembrances (1)
  • Milena Roglic (1)
  • Nadav Kander (1)
  • Nicolas Baier (1)
  • Philip Glass (1)
  • PostscriptX (69)
  • Shozo Ushiroguchi (2)
  • Simon Glass (3)
  • Steve Payne (2)
  • Sukimoto (1)
  • Swimming Mirrors (1)
  • Tomio Nitto (8)
  • Tommy Li (1)
  • X代碼追記 (69)
  • Yashica (1)
  • Z FICTION (1)
  • Z域小說集 (1)
  • zFICTION (9)

關於李家昇

李家昇,1954年生於香港。早期從事文學及現代詩創作,1970年與關夢南共同編輯出版《秋螢詩刊》。後來轉向視覺藝術,1979年與友人創立板畫會(木刻)。1978年與黃楚喬(即妻子Holly Lee) 設立攝影工作室開始從事廣告攝影工作。1984年(至91) 李為《攝影畫報》 及《攝影藝術》(1986-92) 每月撰寫攝影專欄不間。他同時亦為《星晚周刊》(1990-91) 及《博益月刊》(1987-89) 等刊物撰寫攝影思考專欄。1992年與黃楚喬及劉清平合辦《女那禾多》每月出版至1998年休刊。1995年他創立 OP Print Program (OP Edition),在香港引入照片收藏學術知識及概念,除整理香港當代影像作品之外亦整理及代理上一代之攝影師包括邱良,顏震東等人之照片。李家昇黃楚喬攝影工作室於80年代中期開始活躍,屢獲國際業內獎項。李亦是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創會會員,1994至96年間任該會會長。1989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 〈1989藝術家年獎〉,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視覺藝獎。1997年李移居多倫多,離港前他曾任香港文化博物館攝影項顧問,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項目之委員。離港后亦在香港太子台李前影室之址與李志芳等成員組成〈NCP女那禾多攝影中心〉(1997-1999),以上計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李家昇於2000年在多倫多開設〈李家昇畫廊〉代理及推廣亞洲重點藝術家,包括荒木經惟(日本),姚瑞中(台灣),又一山人(香港)等。2006年遷往畫廊現址與黃楚喬,李思菱(女兒)共同創立INDEXG,處理經營展覽等較闊層面關於藝術的活動,至今已辦過愈百個展覽。作為畫廊全職代理人10年之後,李於2008年底又重投專注個人創作及文字書寫。近作包括《zFICTION》虛構敘事性之影像及文字系列,《禪道東西博物記》,《游動詩寫室》等多個創作項目。李家昇擅長影像組合,喜歡物像碰觸而拼出真義,傾向動點透視。自言其影像作品深受文字影響。此外,他亦多與其他文字創作人合作。例如與Gary Michael Dault 合作《多倫多神話》,他與香港詩人也斯多年合作《食事地域志》計劃。2004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也斯與李家昇的《食事地域志》展覽,同時並出版了藝術書《蔬果說話》。李的其他已出版之影集包括:《Forty Poems》(奧信彭司, 1998,pp96),《李家昇照片冊》(影藝出版社,1993,pp80) 等,《東西 De ci de la des choses》 (Editions YOU-FENG,2006)。李家昇攝影作品為東京都寫真美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科技大學等公立空間收藏。

影像作品

(不真實)攝影論初稿(2014-)
光室草本 Light Readings

z小說 zFICTION
(2010-)
游動詩寫室 Mobile Poetry Lab (2011-)
山歌 Mountain Song (2011-)
自動詩寫卷:左右逢源集 The Magic of Two Oceans (2011-)
禪道東西博物記Zen Tao Journal (2010-)
facebook (this is not a book review) (2010-)
香港點 dot hong kong (2004-)
少數政府與反對黨 The Minority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Parties (2009-)
二讀記及一些商榷的事項 The Second-read and other Negotiation Matters (2009-)
對話 Dialogues (2009-)
東西東西 De ci de la des choses (2006)
在世紀末的香港藝術政策及策略 Hong Kong Arts Policy and Strateg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2000)
香港紀事 Hong Kong Journal (1997-98)
詩四十首 Forty Poems (1995)
食事地域誌 Foodscape (1996)
Photographs 1981-93
Colour Work 1987-93

與其他創作人之合作
多倫多神話 TORONTO MYTH (with texts by Gary Michael Dault)
鴛鴦偶寄 Coffee and Tea (with texts by Holly Lee)
CORRESPONDENCES (Gary Michael Dault notebooks and Lee Ka-sing photobank images juxtaposed)

食事地域誌 Foodscape (with poetry by Leung Ping-kwan)

文字書寫
彈簧軸冊頁
圖花源記
十人詩選之李家昇散冊潔本並序
香港點註腳集
隨手記
立體照像匣
(原載星晚周刊)
博益圖寫 (原載博益月刊)
女那禾多記 (原載Milk周刊)

吉石大道五十號
未集集

照片日誌
PostscritpX


李家昇導航主網頁

李家昇主網頁leekasing.com包括中英文版本個人簡介。爲通往李家昇文本書寫及圖像創作的完整導航主版。

RSS訂閱李家昇博物志

文章
Atom
文章
留言
Atom
留言

以電郵訂閱新貼通知

聯絡李家昇

電郵 mail@leekasing.com